2022 Vol.11 严肃阅读和严肃写作|壹苇可航

slug
202211
status
Published
tags
letter
summary
这篇文章探讨了海外中文媒体陷入反对而反对的泥沼,以及如何通过严肃阅读和严肃写作来应对意识形态的对抗所带来的割裂。严肃阅读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而严肃写作则需要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作者认为,超越意识形态的桎梏本身也可能是一种意识形态。
type
Post
date
Sep 6, 2022
notion image

2022.09.06 第十一期

诸位菩萨,展信佳。
 
昨天看到了某香港中文媒体的一篇文章,分享给了正在美国读博的发小。发小看完后,给我分享了很长的一段见解。
 
由于隔着十二个小时的时差,我并没有和他有更深入的探讨,但也思考了许久,才有了这期通讯的内容。
 
如果您也经常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报道,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部分海外媒体,尤其是中文媒体,陷入了一个泥沼无法自拔,即为了反对而反对,只陈述一些半真半假的事实,并不给出任何解决方式,甚至连一点点的建议都没有。当然,也可以将他们的这种行为理解成交给读者自行思考。只是这种理解与他们的本意无限接近吗?这里我需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
 
很多时候,当谎言说久了,也就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妄。
 
现如今的世界,再一次陷入了意识形态的对抗。而这种大趋势在我看来,是无人幸免的。至于我的这种看法是不是正确的,就留待诸君考量了。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有一定的方法来应对意识形态的对抗所带来的割裂。

📖 严肃阅读

首先是我们需要有严肃阅读的态度。
 
通过文学阅读,培养个体交流与参与的能力,以及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通过哲学阅读,培养反思与批判的能力;通过历史学阅读和政治学阅读,培养深厚的历史感以及现代视野……这些能力,都是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果我们不能够独立思考,而是对于阅读内容照单全收,且不说能否指导我们的实践,至少会让我们无法对信息进行理解或加工,形成自己的见解。
 
陈云同志晚年总结了15个字,他将前9个字称为唯物论,后6个字称为辩证法,合起来是唯物辩证法,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如果我们将这个唯物辩证法套用到严肃阅读中去理解,就是不迷信权威,在独立思考与亲自实践中探寻真理,建立自己对一个事物、概念等的认知和见解。
 
当我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再看到某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文章时,便不至于偏听地盲从。当某些文字被意识形态裹挟的太深时,也不会因为作者的煽动性而义愤填膺。
 
严肃阅读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锻炼我们换位思考的能力,可以参见张明仁编著的《古今名人读书法》中记载的关于左宗棠的读书法:
 
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如果我们在阅读时做到换位思考,从某种程度上,也会更容易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然后站在自己的价值标准上去评判所接受的信息到底是应该接受,还是有所保留。

✒️ 严肃写作

光有严肃阅读的态度并不足以支撑起我们对应意识形态的割裂,当我们只输入不输出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使我们内化通过阅读所接受的信息,也不能很好的厘清自己的思想观念在多大程度上被意识形态所支配。毕竟文字是由人来写,人来阅读,也总要反映人的行为或心性。
 
对于严肃写作,我并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定义,好在有严肃文学这个近义词条。
 
严肃文学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泛指创作态度严肃认真、形式拘谨而內容庄重、并具有丰富的思想內涵的文学。
 
在《伟大的传统》一书中,利维斯认为严肃文学有以下几种追求:
 
  • 对人性足够深刻而又充满同情的理解;
  • 对现代性的警觉;
  • 语言须能精致准确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对象;
  • 完整流畅的整体结构。
 
我们在输出内容、整理自己所思所想的时候,如果也能做到如严肃文学的定义与追求,那么超越意识形态的桎梏,或许可以实现。

思考

然而,我们希望应对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割裂,或者希望能够超越意识形态带给我们的束缚,是不是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呢?
 
END

© 樹程Leslie 2019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