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Vol.s1 生活禅特辑|壹苇可航

slug
2022s1
status
Published
tags
letter
summary
本文介绍了生活禅的定义、宗旨、修学要点、理论架构、历史发展以及如何修习生活禅。生活禅的核心是将禅的精神融入生活,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精神和风采。生活禅的学修要点包括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和入生活禅。生活禅的学修次第包括发菩提心、修息道观、树般若见和入生活禅。生活禅的学修要点包括般若正见的树立和菩萨人格的养成。生活禅的学修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本文还提供了相关链接和纪录片推荐。
type
Post
date
Jun 19, 2022
notion image

2022.06.19 生活禅特辑

诸位菩萨,welcome to your Newsletter《壹苇可航》。
这是一期加更的特别版,总字数达到了3500+,共引用9篇文章。
1993年,《禅》杂志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净慧老和尚于1992年撰写的《生活禅开题》,在文章中老和尚提出:
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
这段话也是他最初对生活禅内涵的表达。
《生活禅开题》一文中,老和尚还特别概括了“生活禅提纲”,包括宗旨、理论依据、修行三要、理念展现等四个方面。
自1992年至今,生活禅的思想已经发展了30年,修学体系在老和尚及其门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总结,已经完善。
本期通讯将会从历史回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四个维度来尽可能详细的介绍生活禅。
如果您觉得有所收获,还请不吝订阅。
顺颂时绥!

notion image

⏳历史回溯

  • 1992年,净慧老和尚效仿太虚大师《人生佛教开题》撰写《生活禅开题》,标志着生活禅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 1994年,确立生活禅的宗旨,即“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 2000年,净慧老和尚将生活禅修行次第系统转化为四句口诀:“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这是修学生活禅的四个根本。
  • 2002年,倡导“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不断和谐自他关系”,“以信仰巩固良心,以良心落实因果,以因果充实道德,以道德陶铸人格”。这六句话充实了生活禅的内涵。
  • 2003年,阐扬“善待其心,善用一切”,作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重要补充及具体要求。
  • 同年,提出“感恩、分享、结缘”。
  • 2005年,将“感恩、分享、结缘”补充为“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 2006年,提出“二八方针”,即做人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以及做事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 2011年,净慧老和尚在“首届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上,较为全面的总结生活禅,深化生活禅的内涵,标志着生活禅思想基本完备。

❓生活禅是什么?

2001年7月20日,净慧老和尚在柏林禅寺第九届生活禅夏令营中做了题为《生活禅,禅生活》的讲座,他将生活禅总结为:
(生活禅)就是要做到精神生活重于物质生活。我们要把人生的正确修养看得重于物质生活,要把迷失的生活逐步自觉主动地转变为觉悟的生活,要把染污的生活逐步转化为净化的生活,要把凡夫的生活逐步转化为圣者的生活。这就是生活禅。生活禅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做这四件事,就是要把这四件事的位置摆正。
  • 定义: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
  • 宗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 修学生活禅的四个要点: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
  • 生活禅理论架构:
更多内容请阅读:
  1. 《生活禅基本理念及其宗旨》
  1. 《生活禅的理论架构与宗旨(一)》
  1. 《生活禅的理论架构与宗旨(二)》

💡为什么是生活禅?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厘清生活禅与人间佛教的关系。
净慧老和尚将人间佛教和祖师禅作为生活禅的两个源头,认为生活禅和人间佛教是“不一不二”的。
人间佛教的思想最早由太虚大师提出,上世纪八十年代赵朴初将倡导人间佛教定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历史使命,同期的有关方面和许多大德也认为人间佛教是当代佛教界的发展道路。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净慧老和尚适时的在落实人间佛教层面提出了生活禅,很好地处理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现实问题。
同时,净慧老和尚认为生活禅是继承太虚大师现代人间佛教思想的实践。生活禅的提出,是源自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口号,充分发挥“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的特色,在实践体悟层面对人间佛教思想进行具体落实。老和尚视人间佛教为“理念”“理论框架”,而生活禅则是“人间佛教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探索佛教在现代生活环境中实践的方法以及与社会沟通适应的方式”。

📖怎么样修习生活禅?

净慧老和尚的弟子,药山寺住持明影法师2014年根据自己对生活禅的理解和学修经验,写了《生活禅学修纲要》一文,从生活禅的学修特色,原则,次第,要点,修习的三个阶段,具体内容,未来发展等七个方面做了详尽介绍。

生活禅的学修特色

notion image

生活禅的学修原则

一方面是解行并重、禅戒并重、禅教并重。另一方面是修在当下、悟在当下、证在当下。同时禅宗不论在家出家都需要僧信并重,最后是禅与净要一同修习。
明影法师所讲的“禅戒并重”和“禅教并重”好理解,那什么是“解行并重”呢?解,是自我觉悟,来提升内在自我;行,是行佛所行,重于生活的实践。二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一个信解多闻而不能落实的人,只能独乐乐,不能利益世人,是没有用处的;一个只重视实践却没有深厚内涵的人,就如同死人穿上华丽的衣服,也是没有用的。
《生活禅学修纲要》中,明影法师特别强调了“什么是当下”的问题。“当下”不是现在,真正的“当下”是超越了时空的时间,本地风光是超越了时空的空间。所以,当下和本地风光是同一个状态,需要不断地体会当下。

生活禅的学修次第

首先是发菩提心,菩提心很重要,贯穿修行、成佛的始终;
其次是修息道观,也就是基础止观;
之后是树般若见,般若是佛法的核心智慧,先读懂大乘经论,如《金刚经》《六祖坛经》《楞严经》等;
最后就是入生活禅。

生活禅的学修要点

明影法师认为,生活禅的学修有两个关键点,即般若正见的树立和菩萨人格的养成。这两者是相辅相承的。
般若正见的树立,需要对三十七道品进行学习,如此才能准确理解“缘起性空”,信心不断提升,戒行不断精纯,止观不断增上。
菩萨人格的养成,也就是对人格的圆满,对烦恼的降服。
净慧长老的弟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州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在《生活禅的修行要点》中总结了五点,分别为:
  1. 在尽责中求满足;
  1. 在义务中求心安;
  1. 在无我中求进取;
  1. 在生活中透禅机;
  1. 在保任中证解脱。

生活禅学修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狭义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也可以理解为这十二个字的字面意思。
第二个阶段(中级阶段)是深入地修行,也就是“修行即生活”。
第三个阶段(高级阶段)是“生活即修行”,这个阶段也是祖师们开悟以后的境界。

生活禅学修的具体内容

明影法师在这一部分具体讲了四点内容:
  1. 以持戒为基础;
  1. 以正见的建立为核心;
  1.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用功;
  1. 以慈悲心的养成为菩萨人格的内涵。

以上就是本期通讯的全部内容,希望能让您对生活禅有基本的了解。
最后,请您观看纪录片《生活禅者》,了解出泥入水的人间菩萨——净慧老和尚。

© 樹程Leslie 2019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