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难沟通的,是被灌输了标准答案的人

Published: at 19:50

今天在一个微信群里,和群友们吵了起来。因为我不认同对那名女教师网暴,并认为现在对女教师的网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父权话语下的荡妇羞辱。

真真假假的聊天记录和视频,没有执法机关公告事件的真实性,有的只是行政机构正在调查的声明。怎么能够断定这件事情一定真实发生,并且就如同在网络上流传的那样呢?

就算事情是真实的,就应该对那名女教师施以网暴,对其进行各种攻击吗?

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网络上流传的内容,那名女教师显然并不涉嫌犯罪。她违背了师德,违反了教育部出台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同时根据《民法典》第 1165 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那么在这个没有犯罪却存在道德瑕疵的事件中,是不是公众需要挥舞着道德舆论的大棒,在女教师身上「踏上千万只脚,使其永世不得翻身」呢?网暴女教师,很容易就把关注点引导到道德瑕疵上,而忽略了这个事情所暴露出来的本质。即通过道德攻击掩盖掉的是我们国家法律层面上对于未成年男性法律保护的缺位。

在这个事情上,那名 16 岁的男生是真正的受害者。我很认同 Song Ma 的评论

经历此事,这个男孩对两性和男女关系的看法,应该是被彻底颠覆。他的年纪甚至还没到能意识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冲突和压力。

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甚至行政法规中,都很难查到关于未成年男性的法律保护。这是不应该的。同样是未成年人,为什么未成年女性所享有的法律权益要比未成年男性更多呢?不要扯什么大环境,社会现实。就一句话,法律应该公正,也需要公正。立法部门应当尽快对未成年男性进行法律平权,切实保障未成年男性的合法权益。

说回到标题,「最难沟通的,是被灌输了标准答案的人」。当我在微信群里和群友们讨论这个女教师和 16 岁男生的事情时,我所看到的是群友们关注在事情的表相,而没有深究这个事情所暴露出来的长期存在的问题。只关注「标准答案」,不应成为主流。

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热点,不是仅仅看个热闹而已,而需要去关注这个热点所反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到底和我们的切身利益有多么大的关系,以及怎样通过热点去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这些都不是「标准答案」能够带来的。